2011年2月21日

浅析存款货币创造



浅析存款货币创造
段莹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目前理论界对存款货币创造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对于其中一种观点即认为存款货币都是具体的某一单个银行用贷款创造的提出了几点质疑,并提出了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存款货币创造 存款 贷款 原始存款 派生存款

存款货币创造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及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整个银行系统能够把最初增加的准备金变成多倍的新存款或银行货币”(《经济学》,萨缪尔森著)。“要明确的是,当存在多家银行的时候,不可能由某单个银行创造出多倍存款”(《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
理论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货币创造就是银行的贷款行为本身,货币创造的功能是属于银行个体的而不是整个银行体系的,区别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概念是无意义的” “存款货币都是具体的某一单个银行用贷款(或投资)创造的”
笔者对这种观点提出以下几点质疑。
一、 质疑“银行贷款产生存款”
孙国峰提出“银行贷款产生存款”这种观点是通过分析银行进行贷款时的会计分录得出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贷款向社会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存款最终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创造的。而且当一个企业接受贷款时,银行是直接把这笔贷款记在企业在该贷款银行的存款账户上,这时的存款货币就已经创造出来。从这个角度看,贷款创造存款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这种观点所立足的角度是片面的、有局限性的。
首先,孙国峰的该篇文章中的会计分录与传统的存款创造理论中的资产负债表并不矛盾。银行向客户发放贷款同时将该项贷款计入客户在该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与作为存款存入另一家银行从抽象来看意义是相同的,都是银行的存款增加,银行就可以继续放款,由此产生派生存款。问题的根本在于商业银行必须有存款作为保障才能进行贷款。
其次,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是通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级货币创造机制来完成的。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都不能说明是贷款创造了存款。
1.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货币是一种特殊的货币——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提供的,并不是只通过向商业银行再贷款一种途径。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提供基础货币的途径有:(1)向商业银行再贷款、再贴现;(2)向财政借款或透支;(3)开展公开市场业务,购买外汇、黄金和国债等。因此说贷款创造存款是片面的。
2.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办理活期存款、发放贷款的信贷活动,在整个银行体系内
创造并形成区别于原始存款的存款货币,这就是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信用创造过程。在不考虑中央银行提供信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有吸收客户的现金存款才能使超额准备金增加,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进行存款创造的基础。
二、质疑“货币创造的功能是属于银行个体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梅耶等著的《货币、银行与经济》一书中,在谈到存款货币由谁创造的问题时写到:“在这个过程中,该系列的每一个存款机构都在创造存款。”由此看来,存款货币的创造是由贷款银行与存款银行共同完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单一银行仅能创造等于其超额储备的存款,所以它并不能引起多倍存款创造。单一银行发放的贷款之所以无法超过其超额储备量,是因为当这笔由贷款创造的存款存入其他银行时,该银行将不再拥有这笔储备。但是,作为整体的银行体系却可以进行多倍存款扩张,因为当一家银行失去了它的超额储备,即使这一单个银行不再拥有,这些储备并没有离开银行体系。所以,当各个银行发放贷款并创造存款时,这些储备就转移到另外的银行,而后者通过发放新的贷款来创造新的存款。这一过程将继续,直到初始的储备增加量引起存款的多倍增加。
三、质疑“否定在理论和现实中都没有意义的“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区分”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C•A•菲力浦斯出版了《银行信用》一书,最先使用了“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者对概念。他定义,原始存款是现金同伙或其他银行容易兑换现金的支票和票据等价物存入银行的存款。原始存款将贷款形成的存款(信用货币)排除在外,因而原始存款是能形成储备的存款。他注意到了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区别,也就把握了货币供给理论的核心问题。这对概念的出现意味着现代货币供给理论出行的形成。
在信用货币体制下,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存款,成为原始存款。在不考虑中央银行提供信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有吸收客户的现金存款才能使超额准备金增加,各个银行的存贷、贷存无论多么频繁,但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总额却始终丝毫末变,所以,要从商业银行系统这个整体来考察存款货币创造的初始点,那就在于它们准备金的增减变化。更准确地说,原始存款就是能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存款。因此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概念对于货币供给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几点认识
在关于银行信用的功能上,有两种对立的理论,即信用中介说和信用创造说。
信用中介说创始于18世纪,其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穆勒。他们认为,银行的根本功能在于:通过信用把现有资本从一个人转移给他人使用。银行必须在收受存款的基础上,才能发放贷款。信用不能创造资本,银行的资产业务只不过是负债业务的结果,存款规模决定货款规模。该理论指出了信用不能创造出任何物质的正确—面,但没有看到银行能够通过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创造派生存款,满足企业追加资本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该理论仅适合于金币流通。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银行功能的完备,在信用理论方面,又兴起了信用创造说。
信用创造说的先驱者是18世纪的约翰•劳,代表人物是19世纪的麦克鲁德及20世纪的熊彼特等人。他们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超过其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且能先行发放贷款,藉以创造出派生存款。银行通过信用的创造,能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资本,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信用创造说过分夸大了银行创造信用的功能,它忽视了信用的客观基础,即在企业据环中分离出来的闲置资金以存款方式存入银行。它同时也忽视了银行创造信用的客观界限,银行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信用。
在二级银行制度下,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业务使商业银行存款准备增加。具体包括以下几条主要渠道:1.中央银行通过收购金银外汇,增加外汇储备,使商业银行准备存款增加。2.财政净借款以及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而持有的国债券资产的增加,都是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业务。即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准备存款增加的来源。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如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
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办理活期存款、发放贷款的信贷活动,在整个银行体系内创造并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存款货币,这就是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信用创造过程。在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负债来开拓资产业务,必须有存款作为保障才能进行贷款。
总之,银行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客观上存在着相互的关系。一方面,银行的负债业务对资产业务是首要的,银行要提供信用就应该具有自有资本和吸收存款,存款的规模决定货款的规模;另一方面,在信用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银行又能创造信用,资产业务并不完全受负债业务的制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