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股在等待
- 2011-8-13 文章来源于《证券市场周刊》证券市场周刊订阅
- 低估值、高业绩,只能佐证银行板块有较大安全边界。当市场焦点开始转移,平台贷和再融资淡出视野,而银行板块又有利好出现时,银行股将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
-
【《证券市场周刊》特约作者 魏风】欧美债务问题持续发酵,大家预期债务问题,从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冲击发展到籍由利率传导机制对经济和银行业绩的冲击――市场对法兴银行半年报的反应体现了这一担忧。
法兴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22.5%,从其业绩构成看:各业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8.02%,但金融负债重估较2010年增加利息支出7亿欧元,营收同比下降1%;营业费用同比增加6.8%;虽因希腊国债减值计提3.95亿欧元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3.7%;净利润同比下降22.5%至16.63亿欧元,每股净利润2.05欧元。
对比欧美银行业新情况,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玉?
近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及其课题组在最新一期的《中国金融》杂志上发布报告称,应抓住时机逐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而不是一次性完全放松利率管制。报告指出,对存款利率实行渐进式市场化改革,取消存款利率管制前,要完善利率调控框架,理顺利率传导机制。对于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简化放宽贷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档次是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方式。
报告进一步确认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影响在中长期而不是短期,预计银行业利差水平在近年内尚不至受到巨大冲击。实际上,在存款利率方面,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对公协议存款利率的放开已部分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贷款利率仍主要取决于整体宏观环境及信贷的供求关系。
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隐忧已反映至银行股的估值中。若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现有利差水平,银行业有能力应对和消化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在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要关注有转型潜力的银行。
中小企业客户、个人客户占比较高和中间业务盈利贡献较大、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强的银行更有能力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目前各银行纷纷在过渡期加快转型就是这一趋势的反映。
具体而言,与欧美相比,短期内中国银行业受金融负债重估影响有限。理由是:在利率传导机制的三个环节(即央行对银行的再贴现、再贷款;银行在银行间市场资金拆借;居民购买金融资产或者存款)中培育能够与银行存款市场相竞争的资产市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从7月数据看,6.27万亿元国债存量,88%由央行和银行持有,个人投资者持有15.97亿元; 3.97万亿元存量企业债券(含企业债、短融、中票),个人投资者仅持有0.61亿元。
暂停从香港借入人民币借款、外管局加大对国际收支检查力度反映了货币当局对通货膨胀保持足够的戒心。尽管央行、银监会联合发文要求银行积极支持保障房建设,如没有信贷额度调整或监管政策优惠,那么,银行是没有足够的商业动机做大保障房贷款,因此,不能轻易做出信贷规模适度放松的结论。
管理层发布的支持保障房建设通知的影响在于:
保障房建设资金瓶颈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如期开工,将通过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对经济增长将形成正面促进作用。
由于银行现有平台贷资产质量令市场异常担心,在旧的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继续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贷款,市场对资产质量的担忧将进一步加剧。目前市场异常关注平台贷质量,从而对银行股的负面效应更加显著。
延续7月下跌行情,8月至今银行股仍没有起色,市场期待的中报行情落空。主要原因是:第一,招行A+H配股融资映证了市场预期的银行业再融资;第二,平台贷款资产质量担忧再起;第三,银行中报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比较小;第四,公布的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没有减缓。目前对银行板块能够构成支撑的因素是银行股低估值、高业绩,但这只能佐证银行板块有较大安全边界,下行风险不大。
平台贷短期内不会有解决方案,将长期伴随银行股。眼下,市场关注的焦点再次集中在其资产质量上,从而平台贷资产质量问题在一定时期内都会对银行板块估值提升构成抑制。而且,中型银行已公告再融资方案,对市场情绪的负面影响也将持续一段时间。
或许,当市场焦点开始转移,平台贷和再融资淡出视野,又有利好出现时,银行股将摆脱震荡下行行情。
2011年8月16日
银行股在等待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