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6日

公募基金公司股权价值褪色

  • 公募基金公司股权价值褪色
  • 2011-8-13    文章来源于《证券市场周刊》证券市场周刊订阅
  • 业务收入过分依靠公募业务,在发行困难加剧和赎回潮来临时,曾被视为金字招牌的公募基金,其股权价值正在递减。
  •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袁京力】有人星夜赶考,有人辞官归乡。

    赶考的是一家家等待准生证的新基金公司,离去的是一个个基金经理、基金总经理落寞的身影。

    自7月中旬方正富邦基金成立之后,公募基金已经达到66家,据专门为外资机构服务的上海咨奔商务咨询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外资机构在中国设立合资基金公司的态度一直很积极,至少有10家以上机构考虑来中国成立合资基金公司。

    有媒体报道,正处于筹备过程中的新基金公司家数已经达到30多家。

    与新进入者的踊跃对应的是,公募基金正陷入两大困难中:一是人员流失,从基金经理至基金公司总经理,离去的身影频繁浮现;二是发行艰难。据记者统计,在刚刚过去的7月,偏股型基金募集额最高为10亿元,平均募集规模不足5亿元,"能募集8亿元就不错了!"这是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主管营销的副总对新发产品的预期。

    募集的困难及出现净赎回,让基金公司股权价值存在高估之嫌,其典型案例是:作为行业龙头的华夏基金股权拍卖,在本身被评估过高之后又被高价摘牌;另一"老十家"长盛基金,因为主要产品在"封转开"之后可能出现的巨大赎回,也给基金公司以重创,并令其价值大打折扣。

    华夏基金:收入年增15%悬疑

    受困于"一参一控"的制约,中信证券(600030.SH)不得不拍卖华夏基金51%的股权,并给出了75.63亿元的评估值。

    不过,评估公司给出这一评估值的假设却让人产生质疑。

    根据该评估报告,华夏基金从2010年至2014年,收入将从29.95亿元增长至54.82亿元,即平均每年保持约15%的增长。

    根据年度报告,该公司2010年有34.07亿元的营业收入(比评估假设中的29.95亿高10%),但此后至少要保持10%以上的增长,才能达到目标。

    这具有可行性吗?

    先看看华夏基金的管理费构成。根据华夏基金年报,在34.07亿元的营业收入中,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费为29.47亿元、社保基金管理费0.47亿元、企业年金管理费0.58亿元、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费0.71亿元。

    根据相关公开信息,这一收入构成,对应的华夏基金2010年底的公募规模约为2200亿元,非公募业务约1000亿元。

    显然,机构业务规模虽然庞大,但对华夏基金这类模式的公司业绩贡献却很小,后三类业务收取的管理费低于2亿元,不足华夏旗下一只QDII基金――华夏全球精选收取的3.43亿元的管理费。

    这也符合业内惯例。据上海咨奔商务咨询公司负责人透露,除了少数基金代理的QDII能获取0.7%的管理费之外,基金管理的诸如社保、企业年金等业务管理费率非常低。

    根据初步估算,如果继续按照公募业务、机构业务的收入构成的话,要在2014年达到54.82亿元营业收入,华夏基金所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要达到4000亿元左右,机构业务也需增至1800亿元左右。

    事实上,自2010年停发新产品之后,即便华夏基金股权转让能在8月完成,华夏基金从9月开始能上报产品,但按照审核周期,华夏基金在2011年能发行公募产品的概率较小。

    这意味着,在未来三年内,华夏基金要让公募基金的规模达到4000亿元左右,几乎每年增加600亿元左右。

    显然,靠发新基金难度很大。

    WIND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平均每只基金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募集额分别为30亿元、21亿元和16亿元,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下半年,这一趋势似乎还将继续。

    此前,据记者了解,一些基金公司为了避开银行6月底为达到存贷比大限的拉存款的考核,选择了在7月募集新基金。

    可惜,基金公司的如意算盘打错了,7月份,平均每只偏股型基金的募集额不足6亿元,近一个多月来偏股型基金最高的募集额为12亿元。

    即便华夏基金有强大的品牌支撑,但要完成每年600亿元的规模扩张,除非来一波大牛市才行,而这显然是不可靠的。

    在评估值的基础上,华夏基金51%的股权被加价至81.6亿元,这显然是一个不低的价格。

    长盛基金:同庆分级"封转开"后赎回潮猜想

    但发行新基金陷入麻烦时,赎回潮的阴魂不散,让公募基金的股权价值大打折扣。

    在2010年、2011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均表现为净赎回,而未来的赎回将可能让公募基金股权价值大打折扣。

    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长盛基金旗下的长盛同庆分级基金。

    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公司旗下所管理的基金规模合计390亿元,其中,长盛同庆分级基金的规模为150亿元,占据了长盛基金所管理资产规模的40%。

    早在2009年5月,长盛基金发行了一款分级基金――长盛同庆,该基金分为优先级的A类产品和进取级的B类产品,两者在募集时按照2∶3的比例分配,前者享受5.6%的年收益率,后者获得剩余收益,并以自身的资产为A类提供保本加收益。

    按照基金契约,长盛同庆在完成三年的封闭期之后转为开放式基金,即在2012年5月完成"封转开"。

    在市场火爆时,凭借着分级基金的杠杆概念,该基金仅在一天之内就募集了147亿元,提前结束了募集期。

    这也是长盛基金近三年来规模最大的基金。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除了一只保本基金之外,长盛旗下的新发偏股型基金目前规模均不足5亿元。

    按照150亿元的规模,在三年封闭期间,该基金可以为长盛基金提供2.25亿元的管理费,将近占该公司的营业收入的一半。

    "封转开"之后,长盛同庆却可能因为巨额赎回规模锐减。

    据机构销售人士向记者透露,尽管目前离封转开的时间尚有接近1年,但在该公司内部,不少人担心其"封转开"之后,将面临巨额的赎回,使得规模将大幅缩水。

    而这种担心也确实有其现实基础。

    具体到同庆分级基金而言,其也存在封转开之后赎回的因素:一是,同庆分级基金中,40%为享受固定收益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在封转开之后存在赎回的冲动;二是,剩余的60%的投资者,一部分为套利而来的投资者可能直接撤退,而另外一部分,则要看长盛基金的过往业绩。

    "如果过往的业绩不好的话,投资者赎回的比例非常高,而过往的业绩好赎回比例非常低。"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该公司刚刚做完一次对封转开投资者行为的调研。

    事实上,此前A股基金在"封转开"之后曾出现巨额赎回的先例。2009年4月,银华基金旗下的封闭式基金――基金天华,转为开放式基金银华内需精选,不过,在打开赎回的一个季度内,该基金出现了近50%的赎回率。

    真的出现巨额赎回,长盛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将大幅缩水,其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