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农业悄悄热起来了,最新的感觉来自我经常逛的天涯论坛。
前段日子,白领回乡潮涌动,陆续的,一些先行者开始在坛子里发帖子,大概有两类,一类是做特产投资的,比如深圳做门禁系统的白领回到西部县老家后,利用当地的某种特种石膏制作工艺品,来天涯吆喝,引来看客无数,有的人还留言要买他的产品。还有一类投身农业,搞特种养殖业。
这些市场大多少人涉足,原来进入这些领域的企业规模都不大,其次市场的消费力还有待挖掘。对于创业者来说,无不面临寻找核心的技术工人、布局营销网络、打开终端市场的问题。
最近,听闻合众资本召开"2010首届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融资峰会",一下感受到资本界对农业板块的热情,于是欣然前往。各种信息表明,这里的天地非常广阔有待挖掘。
对于资本界而言,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7个"一号文件"瞄准"三农",让翘然管理资本合伙人程钰等人开始关注农业,在拥有千万甚至亿元资本的金融大亨看来,农产业当下的格局分散,未来是非常好的投资农业企业、整合市场的机会。程钰的风投同行都认为,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产业集中化是大趋势。
而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德钧表示,"从我们公司的业务来看,农业越来越受到国际资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PE、VC、投行选择了农业项目。"他认为,长期来看,中国农业的升值潜力很大。首先是农产品价格有上涨空间,目前中国农产品和食品价格只相当于韩国、日本的1/3。在未来十年,农产品将是一个缓慢上涨的过程。2020年以前,主要的大宗农产品将上涨约50%。
而来自政策层面的消息也是一种支持的姿态。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现场询问,"是否在座的同志有没有看过《财富第五波》"?据他介绍,《财富第五波》在西方世界的发达国家很风行,书中认为,继蒸汽机、电力、生物、计算机、网络之后,第五波的经济发展将是健康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农业有望大发展的时代。这本书目前已经被翻译为25种语言。他所在机构还邀请该书作者来做演讲。
其中,他提到这一观点,根据各国的发展来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公众对食物营养、健康的追求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而目前,中国GDP是3600美元,已经进入了这一时代。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
当然,这一市场也不是唾手可得,很多企业已经进入农业产业,但是发展的状况,不是很令人满意。个中原因,华奥物种集团总裁谢韬提到,目前,"有的企业上亿的销售额,而利润只有几百万,这跟企业做的太杂有关系。同时大部分的农业企业的管理团队是家族式的,是一种模式出来的。
他提醒一点,农业最基本的营业模式就是物流。如果没有操控农产品、仓储运输服务能力,农业是做不好的。国外大的农业公司,大部分也是物流企业,做农产品的物流实际上跟农业的特性相关。
中国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在多次的走访企业中所看到的情况,则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一,现在的企业综合实力不强。比如2008年,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只有4000多万元,90%以上的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下,达到百亿元以上的屈指可数。跟国外相比,我国龙头企业不论是在销售收入还是在资产的规模、盈利水平都有比较大的差距。
第二,知名品牌较少。尽管多数龙头企业都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但是知名品牌还是比较少,对消费者的影响能力非常有限,市场占有力很低。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能够数的上的像伊利、蒙牛、三元,其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再说品牌,很多消费者要想半天才能想起来这个产品。这说明缺少知名度、缺少品牌。
第三,缺乏营销网络。大多数龙头企业影响力较低,缺乏完善畅通的营销网络和先进的仓储物流体系。全球一流的农业企业更是寥寥无几,企业缺少售后服务,缺少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现在很做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卖店。
第四,创新能力有限。我国龙头企业技术装备,90%以上是80年代的设备水平,15%左右大概处于90年代的水平,只有少数企业达到现在比较先进的水平。而且龙头企业普遍缺乏研发机构和技术检验检测设备设施,科研人员较少,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尤其是大多数农产品龙头企业,都是以农产品的粗加工为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比较弱,产品附加值比较低。
第五,企业普遍的融资困难。除了大的企业之外,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非常狭窄,很多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就走民间借高利贷。国际上常用的通过融资、发行债券等等,我国的中小企业很少有做的。这一方面,是市场上缺少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类投资基金,像产业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另一方面,企业对融资工具也缺少足够的认识,现在农业产业化企业普遍融资困难。
如果创业,找准市场、有一支拥有先进理念的团队,以现代公司的运营理念来操作,有一定规模后,争取政策支持、资本市场的支持,无疑,知名的、大型的农业企业不是不可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